探索共居住宅,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创建可持续、互联社区的协作式住房模式。了解其原则、益处、设计元素和多样化案例。
共居住宅:为互联世界打造的协作式社区设计
在一个日益碎片化的世界里,人们对联系和社区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共居住宅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解决方案:一种促进意向性社区和共享资源的协作式住房模式。本篇博文将探讨共居住宅的概念、其核心原则、益处、设计元素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案例。
什么是共居住宅?
共居住宅是一种意向性社区,其特点是私人住宅围绕共享的公共设施而建。它不仅仅是一个住宅开发项目,更是一种以协作、共同责任和相互支持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民们积极参与社区的设计和管理,从而培养出强烈的归属感和社会联系。
共居住宅模式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与其他住房类型不同:
- 意向性社区:居民有意识地选择生活在一个优先考虑社交互动和相互支持的社区中。
- 参与式设计:未来的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设计,确保其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反映他们的价值观。
- 广泛的公共设施:共居住宅社区通常设有共享的公共区域,如公共住宅(带有共享厨房和用餐区)、花园、工作室、洗衣设施和娱乐空间。
- 居民管理:居民通过基于共识的决策方式共同管理社区。
- 独立收入,共同开支:居民保持各自的私人收入并管理个人财务。他们共同分担公共住宅维护、景观美化和水电等共同开支。
共居住宅的历史
共居住宅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丹麦,其灵感来自于人们对更具社区导向的生活方式日益增长的渴望。建筑师 Jan Gade Norgaard 和一群家庭撰写了一篇题为《乌托邦与回归自然运动之间缺失的环节》的文章,这催生了丹麦第一个共居住宅社区——Sættedammen,于1972年建成。这种模式迅速传播到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最终传到世界其他地区。
北美第一个共居住宅社区 Muir Commons 于1991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市建立,这主要归功于建筑师 Kathryn McCamant 和 Charles Durrett 的努力,他们通过其著作《共居住宅:我们当代的住房方式》在英语世界推广了“cohousing”一词。从那时起,共居住宅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如今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都能找到这样的社区。
共居住宅的核心原则
虽然每个共居住宅社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它们通常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 参与式过程:未来的居民积极参与设计和开发过程,以创建一个反映他们需求和价值观的社区。
- 意向性邻里设计:社区的物理布局旨在鼓励社交互动和培养归属感。这通常包括集群式住宅、方便行人的步道和共享的公共空间。
- 广泛的公共设施:共享的公共设施,如公共住宅、花园和工作室,为居民提供了聚集、共享资源和协作项目的机会。
- 自我管理:居民负责通过基于共识的决策来管理社区。这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并赋权居民塑造自己的生活环境。
- 非等级结构:共居住宅社区通常以非等级结构运作,强调居民之间的平等和共同责任。
- 独立收入,共同开支:居民保持各自的私人收入并管理个人财务,但共同分担开支,从而促进财务稳定和集体责任。
- 无共享的社区经济:虽然居民共享资源并协作项目,但社区内没有共享收入或财富的期望。
共居住宅的益处
共居住宅为个人、家庭和环境带来广泛的益处:
社会效益
- 强烈的社区感:共居住宅培养了强烈的归属感和社交联系,减少了孤立感和孤独感。
- 相互支持:居民们相互提供支持,无论是帮忙照顾孩子、共享餐食,还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
- 多代同堂:共居住宅社区通常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居民,为跨代学习和指导创造了机会。
- 减少社会孤立:意向性的设计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活动有助于对抗社会孤立,对老年人和独居者尤其有益。
环境效益
- 可持续生活:共居住宅社区通常优先考虑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如节能、节水和减少废物。
- 共享资源:共享工具、车辆和花园等资源,可以减少消耗并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
- 减少碳足迹:通过共享资源、居住在较小的房屋中以及推广可持续交通,共居住宅社区可以显著减少其碳足迹。
- 绿色建筑实践:许多共居住宅社区采用绿色建筑实践,例如使用可持续材料和设计节能住宅。
经济效益
- 分摊开支:共享公共开支,如景观美化和维护,可以降低整体生活成本。
- 减少消费:共享资源和参与社区活动可以减少购买个人物品和服务的需求。
- 提升房产价值:由于其独特的社区导向特色和可持续设计,共居住宅的房产价值通常会增值。
- 经济高效的托儿服务:居民之间共享的托儿安排可以显著降低育儿成本。
个人益处
- 增强安全感:居民们守望相助,创造了一个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生活环境。
- 改善身心健康:与共居住宅相关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身心健康。
- 个人成长机会:参与社区决策和协作项目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领导技能。
- 减轻压力:社区感和相互支持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整体幸福感。
共居住宅的设计元素
共居住宅社区的设计对于促进社交互动和创造归属感至关重要。关键的设计元素包括:
- 集群式住宅:房屋通常聚集在一起,以鼓励互动并营造邻里感。
- 公共住宅:中央的公共住宅是居民的聚集地,通常包括共享厨房、用餐区、客厅、洗衣设施和其他便利设施。
- 方便行人的步道:人行道和路径旨在鼓励步行和骑行,为偶然相遇和社交互动创造机会。
- 共享绿地:花园、公园和其他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与自然和彼此联系的机会。
- 无车区:一些共居住宅社区设有无车区,以提高行人安全并创造一个更宁静的环境。
- 无障碍设计:确保所有年龄和能力的人都能方便使用的设计特色。
世界各地的共居住宅社区案例
共居住宅社区以各种形式遍布全球,每一种都反映了其所在地的独特文化和背景。以下是一些例子:
- Sættedammen(丹麦):开创性的共居住宅社区,于20世纪70年代发起了这场运动。它的特点是一群围绕着一个带共享公共住宅的公共绿地而建的房屋。
- Muir Commons(美国):北美第一个共居住宅社区,以其参与式设计过程和对可持续性的承诺而闻名。
- Vauban(德国):位于德国弗莱堡的一个可持续城市区,将共居住宅项目作为其整体设计的一部分。Vauban 强调方便行人的街道、绿地和无车区。
- Findhorn 生态村(苏格兰):虽然不完全是共居住宅,但 Findhorn 是一个著名的生态村,具有协作生活和可持续实践的特点,促进了社区的复原力和生态意识。
- Lambert Close(英国):英国共居住宅的一个例子,专注于创建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并致力于环境可持续性的紧密社区。
- 山岸会(Yamagishi-kai)(日本):这个例子虽然不完全是共居住宅,但体现了协作生活和共享资源的原则。它突显了集体生活如何促进农业自给自足和社会凝聚力。
共居住宅的挑战
虽然共居住宅提供了诸多益处,但承认其中涉及的挑战也很重要:
- 漫长的开发过程:开发一个共居住宅社区可能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未来居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基于共识的决策:就重要决策达成共识可能具有挑战性,需要耐心、妥协和有效的沟通技巧。
- 群体动力学:管理群体动态和解决冲突可能要求很高,需要愿意解决分歧并建立共识。
- 财务投资:购买或建造共居住宅所需的初始财务投资可能相当可观。
- 找到合适的群体:共居住宅并不适合每个人。它要求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和共享资源,这可能不吸引所有个人或家庭。
如何参与共居住宅
如果您有兴趣探索共居住宅,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 研究:通过阅读书籍、文章和网站来了解更多关于共居住宅的信息。现有多种资源,包括美国共居住宅协会和在其他国家/地区的类似组织。
- 参观社区:参观现有的共居住宅社区,亲身体验居住在其中的感觉。
- 加入一个正在组建的团体:在您所在的地区寻找正在组建的共居住宅团体,或考虑自己发起一个。
- 参加工作坊和会议:参加共居住宅工作坊和会议,以更多地了解开发过程并与其他对共居住宅感兴趣的人建立联系。
- 建立人脉:与现有社区或正在组建的团体联系;这种人脉网络至关重要。
共居住宅的未来
随着世界努力应对社会孤立、环境退化和住房可负担性等问题,共居住宅为创建可持续、互联的社区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模式。凭借其对协作、共享资源和参与式设计的强调,共居住宅有潜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建设一个更具韧性和更公平的未来。
人们对替代性住房模式和可持续生活的兴趣日益增长,这表明共居住宅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受到欢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有意义的联系和对环境负责的生活方式,共居住宅将在塑造未来住房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行的见解
无论您是想加入一个共居住宅社区,还是仅仅想将它的一些原则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这里都有一些可行的见解:
- 培养社区:与您的邻居建立关系,并参加当地的社区活动。
- 共享资源:与您的邻居共享工具、设备和其他资源,以减少消费并建立联系。
- 协作项目:与您的邻居合作开展社区项目,如园艺、景观美化或邻里改善。
- 练习沟通:发展您的沟通技巧,以有效解决冲突并在社区内建立共识。
- 拥抱可持续性: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如节能、节水和减少废物。
共居住宅不仅仅是一种住房模式;它是一种强调联系、协作和社区的生活哲学。通过拥抱共居住宅的原则,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后代创造更充满活力、更可持续和更充实的生活。
资源
- 美国共居住宅协会:https://www.cohousing.org/
- 全球生态村网络:https://ecovillage.org/
- 书籍:《共居住宅:我们当代的住房方式》(Cohousing: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to Housing Ourselves),作者 Kathryn McCamant 和 Charles Durrett
通过拥抱共居住宅的原则并探索其可能性,我们可以为未来建设更强大、更有韧性、更紧密相连的社区。